第三十八章 出击-《我在明末当太子》


    第(2/3)页

    “好,太好了。”朱慈煊击掌而笑。

    宋士元笑道:“太子殿下,这鲁密铳和燧发枪最难的不在点火药的装置上,而在于铳管的制作太费时间,这铳管由精铁制作,此种精铁要用10斤粗铁才能炼出1斤,只有用这样的精铁制成的铳管,才能坚固耐用,射击时不会炸裂。

    制作时先用精铁卷成一大一小的两根铁管,以大包小,使两者紧密贴实,然后用钢钻钻成内壁光滑平直的铳管。钻铳工艺很精密,每人每天只能钻进1寸左右,大致一个月才能钻成一支。

    太子殿下您看,这个如箸者的铁挺作为冷骨,裹红铁锤成。先为三接,接口炽红,竭力撞合。合以后以四棱钢锥如箸大者,透转其中,使极光净,则发药便无阻滞了。”宋士元说着,从地上的一个箱子里取出一根一米多长,直径大约一厘米左右的铁条。

    朱慈煊这下搞明白了原来火铳的枪管是用一块钢板包裹一根这样的铁棍,锤成圆筒状,害怕炸膛,然后在外面再裹一层钢板,枪管(铳管)为保证光滑,用一个四楞的钻头,把铳管内来回打磨,你还别说,在这个时代已经非常先进了。

    更让朱慈煊惊奇的是,这个时候大明的工匠100年前就已经用焦炭炼钢了,这时的西方还没有开始用这种焦炭炼钢的方法,不得不说大明的工匠牛逼克拉斯。

    朱慈煊又询问了红衣大炮,得知这些军匠也能制造,便让他们制作鲁密铳、燧发枪和红衣大炮。

    同时,朱慈煊向这些工匠宣布,如果他们能在制作这些火器、生产精铁的时候,如果能提高精铁的产量、提高精铁的强度和韧性。

    提高火铳、红衣大炮的速度,缩短生产时间,同时提高火铳、红衣大炮的射程,准确度。提高火药的威力。每有一项技术提升,他将给予10两至100两银子的奖励。

    工匠们听吧!一个个欢欣鼓舞,摩拳擦掌,表示一定不辜负太子殿下的期望,生产处性能更好的精铁、火药、鲁密铳、燧发枪、红衣大炮。

    接下来几天,朱慈煊接连收到晋王李定国收复广南府,白文选收复广西府,贺九仪收复姚安府的战报。同时收到鞑子内大臣、太子太保苏克萨哈被鞑子皇帝顺治任命为钦差大臣,主管两广、云贵、四川五省军务。

    朱慈煊立即给李定国、白文选、贺九仪发出书信,八百里加急送到他们手中,让他们火速赶回昆明议事。
    第(2/3)页